艾森豪總統喫漢堡當午餐、當晚心臟病嚴重發作 此後的發展非比尋常

分享本文


穿著M1944夾克的艾森豪。圖/美國國家檔案照

好消息需要時間醞釀,而壞消息往往在頃刻之間出現,這項重要事實可以解釋很多事。巴菲特說,建立聲譽要花費二十年,摧毀聲譽只需要五分鐘。很多事都是這樣運作。

這是世界運作的一項自然法則,由一項事實所驅動:好消息來自複利效應,需要日積月累;而壞消息來自信心崩盤或嚴重錯誤,可能發生在轉瞬之間。

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三日,艾森豪總統喫了一個漢堡當午餐。當天晚上,他感到胸痛,還對太太說洋蔥讓他胃痛。然後他開始恐慌。他的心臟病嚴重發作,這可以輕易就能要他的命。如果是那樣,艾森豪就會成為那一年死於心臟病的七十多萬名美國人之一。此後的發展非比尋常;但是很少人關注。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數據顯示,自一九五○年代以來,經年齡調整的人均心臟病死亡率下降超過七○%。

死於心臟病的美國人非常多,因此死亡率降低七○%所挽救的生命,多到難以想像。如果心臟病的死亡率沒有下降,也就是說,要是心臟病的治療水準沒有提升,死亡率自一九五○年代以來沒有趨於穩定,過去六十五年間死於心臟病的美國人,會比實際數字多兩千五百萬人。

本文出自《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兩千五百萬人!即使以單一年度來看,這種改善幅度也令人難以置信:相較於一個自一九五○年代以來沒有任何進步的社會,現在的社會每年死於心臟病的美國人減少超過五十萬人,等同於每個月挽救一整座足球場的觀眾人數。

這怎麼不算是一件大事?為什麼沒有人沿街敲鑼打鼓,大聲昭告天下這有多麼不可思議,並且為心臟科醫師樹立雕像?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因為進步的發生過於緩慢,慢到沒有人注意到。

一九五○年至二○一四年間,心臟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一.五%。如果你看到新聞標題寫著「心臟病死亡率去年下降一.五%」,你會作何反應?你會打個哈欠,不予理會。那就是我們向來的反應。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最重要的事物來自複利效應;但是複利效應需要一段時間醞釀,所以容易被忽略。

新科技要歷經數年或數十年才會被大家注意到,接下來又要再花數年或數十年才會被大家接受,並且付諸應用。說說看,有哪一項新科技是大眾一眼就看出它所有的潛力,並且立刻採納使用。

根本沒有。世界看似睽違多年才有一項創新,因而挑起許多悲觀情緒,不過那通常是因為一項新的創新需要許多年才會得到注意。即使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是如此:歷史學家大衛.伍頓(David Wooton)表示,從發現細菌到醫學界承認細菌引起疾病,中間經過兩百年,然後又經過三十年發明消毒劑,再經過六十年才使用盤尼西林。

(本文出自《》作者:摩根.豪瑟 譯者:周宜芳)


標題:艾森豪總統喫漢堡當午餐、當晚心臟病嚴重發作 此後的發展非比尋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