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國與印太建立隊友關係 共同分擔責任

分享本文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13日專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記者凱夫過去一年訪談過百位印太區與美國的現任與前任官員,發表分析報導指出,在中國後院,美國已轉變為較謙遜的強權,不再扮演傳統的巨塔主導盟友間的規則,而是轉型為隊友,共同分擔責任。

報導開宗明義指出,從烏克蘭、加薩,到義大利召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地緣局勢變化多端,但印太地區未來一世紀考驗著美國。美國對他國不再是自信的安全保障者,也不是「我很厲害,就信任我吧」的超級強權。

分析指出,在21世紀,許多國家在美國協助下「自己動手做」,例如美國協助澳洲打造核潛艦,參與韓國的核子計畫,與印度共同生產戰鬥機引擎,與太平洋島國分擔巡弋任務,與日本合作增加防禦性攻擊能力。

除了盟友轉型為隊友,美國官員私下也與夥伴測試新型安全聯絡系統,簽署共同生產彈藥協議,若發生衝突,區域醫療院所可支援血液需求,美國也與各國耗費巨資進行各種訓練。這些轉變凸顯區域如何看待如今的中國,各國對中國威脅台灣、宣稱擁有南海絕大部分主權、佔領中印邊界爭議土地等感到畏懼。

凱夫(Damien Cave)訪問過百位,包括美國與菲律賓、澳洲、印度與日本等印太多國現任與前任官員,他們多認為美國在未來一世紀主導力降低,無論誰當選總統,由於長年徵戰伊拉克與阿富汗,中國因龐大製造力崛起引起區域不穩定,以及內部分裂,負責世界秩序的美國因此變弱。

因應美國的變化,印太地區出現自信與焦慮共存的趨勢。各國近年國防預算大增,要求美國提供更多防衛科技,主要國家自視為區域要角,例如菲律賓已視美國為武器提供者,而非純粹的保護者,日本更搖身一變,從降低日韓緊張關係,到大幅增加軍事預算,與澳洲等國簽署部隊調動協議等,調整過去的和平主義,轉為擔任區域穩定維護者。

對於美國變弱這種論調,五角大廈主要官員認為,美國與夥伴間的「共同」已經是公開的基調。過去數十年,美方官員多用聯盟來形容亞洲夥伴,近年來調性較溫和,朝去中心化發展,彼此也對關切事物更直率坦白。

雖然有評論員與亞洲退休官員認為,美國當前狀況與對亞洲國家輸出大量軍事裝備,釋放出混淆訊息。另外,菲中是否會在南海衝突,中國是否會對全球晶片製造中心台灣動武等問題也經常被擺上檯面。

凱夫指出,更多美國官員已瞭解,除了熟悉的傳統盟友,美國需投入更多資源,眼前有加薩、烏克蘭、中國、北韓、疫情、氣候變遷、人工智慧與核武擴散等挑戰,他們必須說服各國,無論誰當選總統,美國可以在謙遜之下,仍維持自信並建立可長可遠的戰略。(編輯:陳承功)1130613


標題:紐時:美國與印太建立隊友關係 共同分擔責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