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辦促銷補破網 農貿業者認不妥

分享本文


每當農產品滯銷,便舉辦促銷,協助業者促銷,農貿業者卻指出,農業主管機關為滯銷農產品尋出路無可厚非,但自由市場應完全交由供給與需求平衡價格,而非不斷用公帑,補生產管理的破網。

根據統計,賴清德政府上任後,農業部已辦理香蕉、鳳梨、黑鮪魚等四場促銷記者會。而調閱今年度各部會「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中,公務預算逾十一億元,其中農業部及所屬單位編列近一點七億元;農業部多次表示,相關經費用於重要政策及業務宣傳,涵蓋農林漁牧之生產、行銷推廣及農民福利等,受眾包括生產者及消費者。

不具名的農貿業者指出,自由市場應完全由供給與需求平衡價格,然而批發市場機制本身就有問題。以黑鮪魚為例,每日拍賣量未控制好,導致到貨量遠大於需求,價格自然下跌,最終竟由農業部舉行行銷記者會,協助促銷。

此外,為了不使處於低檔的魚價繼續探底,漁會也啟動次級魚體每公斤百元的保證收購機制,但若低價的魚體只是「個案」,顯然漁會為個案啟動收購機制,根本大有問題。

不具名的菜農表示,政府幫忙行銷,無可厚非,但過多的行銷,除會花費過多公帑,也會使部分農民養成「依賴」政府促銷的習慣。他認為,就像政府提供過多補助與收購,政府會想辦法促銷賣不出去的農產品,「難道這是我們追求的自由市場機制?」

該菜農表示,因農民每年都在搶種、超種高麗菜,若政府仍要辦促銷記者會,民眾恐怕難以認同,盼農業部長陳駿季在任內,可將媒體宣傳費用,運用在正確的措施上。


標題:屢辦促銷補破網 農貿業者認不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