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ESG永續轉型最大拼圖/良器減塑 革自己的命

分享本文


良器集團總經理陳韋如(右二),決心帶著集團重新釐清在業界角色,提供更環境友善、解決客戶需求痛點的包裝方式。記者蔡宗儒/攝影

走進建築工地,到處可見裝著油漆、樹脂等施工材料的白色塑膠桶。但當原料用完,這些桶子因內壁接觸到化學物質、又不易清洗,往往不會進到回收體系,而是直接當成處理。

這類工地常見的化工、油漆塑膠提桶,約七成由桃園龜山的「良器集團」製造。看到桶子只裝過一次原料就被丟棄,「覺得很可惜啊!」良器集團總經理陳韋如說。她開始思考:如何增加塑膠桶回收率、減少廢棄物?

塑膠業者重新定位

對1989年創立的良器集團來說,以塑膠業者之姿關注後端回收和廢棄物處理,並非突然蹦出的念頭,因為全球「減塑」浪潮,早打到自家門前。

2020年,良器集團有批貨要運往斯裏蘭卡,該國政府卻突然宣布禁止進口多數塑膠製品,以保護因食用廢棄物而死亡的野生動物。「公司雖然在台灣,但全世界正發生的減塑、限塑,跟我們息息相關,也會產生衝擊。」陳韋如說起當時省思:「我們得知道國際發生什麼事,也必須跟上。」

那是陳韋如在良器集團工作的第四年。2016年,陳韋如結束在美國的工作,回台加入父親創立的良器集團,從業務經理做起。2020年,陳韋如升上總經理,「斯裏蘭卡事件」更讓她決心帶著公司重新思考自身定位。

經歷內部討論和外部顧問指導,良器集團新的企業定位出爐,「以前是塑膠射出製品的生產者,未來,我們要成為『包裝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陳韋如說。簡單說,就是提供更環境友善並解決客戶需求的包裝方式。

創新點子突破難題

2021年,良器集團研發出不含塑膠的竹纖桶,且通過SGS和Intertrk第三方認證。良器集團也使用消費後回收的塑膠再生料(PCR)製作塑膠桶。

塑膠射出成型機廠商「震雄機械」是良器PCR桶的機器供應商,震雄機械業務經理張佑成說,震雄在良器引薦下,和專精AI影像辨識的「奕瑞科技」合作,把AI品質檢驗導入PCR桶的生產線,桶子表面有無黑點、桶壁厚度平均與否,都能立即發現;AI促成產線自動化,也能協助客戶應對缺工問題。此外,良器製造PCR桶的機器屬於電力驅動的「全電機」,比「油壓機」能源轉換效率更高,也不會漏油及噪音過大。

要當包裝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創新點子也很重要。

當塑膠桶廢棄問題,碰上客戶承裝化學物質的需求,良器團隊想出一個解方:用「內襯」隔絕桶壁和化學物質,讓塑膠桶可回收,或重複使用。

為了推動研發,良器集團申請經濟部中小企業署113年度的「循環共創計畫」,讓外部計畫案的期中報告、期末發表時程,成為內部自我督促的時間表,並獲得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塑膠中心)的輔導資源。「頭先洗下去,才能逼自己動起來。」陳韋如說。

良器集團ESG心法 圖/經濟日報提供
良器集團ESG心法 圖/經濟日報提供

要熬過研發撞牆期

研發過程的撞牆期也不可避免。為了讓內襯有足夠的耐受性,良器集團找了五家廠商、前後測試11款皮料,歷時三個多月才找到最適合的材質。

更重要的,是建立團隊信心。為新產品打造模具、買機器都要資金,陳韋如表明這是促進長遠發展的「投資」,激勵團隊大膽做事。此外,逐步完成階段性目標、計畫期間獲得輔導單位正面回饋,都讓團隊更有動力。

良器集團以5.4萬件為基準,比較「直接使用塑膠桶」和「一塑膠桶搭配一內襯」,從生產到回收廢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結果發現,使用塑膠內襯的情境可減少13.65公噸碳排。

為了確認虛擬情境是否可行,良器集團向環氧樹脂業者提議使用有內襯塑膠桶,樹脂業者再充填原料,把商品送到終端的工程行。因為環氧樹脂成品非常黏、難清洗,原本桶子幾乎不可能回收,用內襯最能促進。

結果,許多工程行開始打聽內襯來頭。原來,工程行得花錢清運廢棄物,但當塑膠桶可回收,廢棄物就從1公斤重的塑膠桶,減少為40公克的塑膠內襯,大量降低清運成本,促成減碳和節流的雙贏。

陳韋如說,最理想的使用情境,是一個桶子搭配多個塑膠內襯重複充填原料。考量桶子經工地粉塵和運輸等耗損影響,以一個桶子搭配四次內襯計算,5.4萬組產品的減碳量可達到107.71公噸。雖還有運輸、倉儲等成本需克服,良器已針對該情境進行客戶訪談,以了解消費者看法。

塑膠中心經理許祥瑞表示,這項創新案例不只延長桶子壽命,也扭轉業者的使用習慣。「這是『革自己的命』!」許祥瑞說;因為若確立一個塑膠桶搭配多個塑膠內襯的商業模式,桶子和內襯售價有落差,減少潛在塑膠桶的銷量,等於少賺了利潤。

開發新品,未來卻可能和自家招牌產品打對台,難道不擔心嗎?陳韋如堅定地說,客戶需求已出現,「我們不做,不代表別人不會做。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就是被動地被別人革掉」。

回到個人層面,陳韋如希望能為永續投注一份心力,「可能因為我是三個小孩的媽。」除了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環境,她也希望透過綠色設計、促進循環使用,呈現產業和環境共存的前景,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標題:中小企業ESG永續轉型最大拼圖/良器減塑 革自己的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