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勒讓座」釀世代對立 改名為「優先席」就有解?

分享本文


各國大眾運輸上,都有設立類似博愛座的座位,國情不同,民眾認知也不一,像是韓國,長幼有序的輩分觀念濃厚,因此,年輕人幾乎都不會去坐博愛座,而美國則是沒有強烈的讓座文化。反觀,台灣時常上演長者和年輕人的世代衝突,衛福部因此將更名為「優先席」,適用對象改為「有實際需要者」,但專家認為,改名只是換湯不換藥。

這是南韓地鐵,所設立的博愛座,但都沒人坐,不是搭車人少,而是就算看到有空位,年輕人也不敢坐,因為當地非常重視長幼有序的輩分觀念。

在韓台人溫蒂:「我覺得(比台灣)嚴格滿多的,就是我有一次差點要去坐,我男朋友就會提醒我叫我不要去坐,他說避免被人家罵,或是被一些奇怪的老人家念。」

不過車廂內還有幾個座位,是粉紅色的,這是專門為孕婦設計的,而在韓國的台灣人Emily,也分享實際遇到的情形。

在韓台人Emily:「在韓國的長輩都滿直接的,就會點對方肩膀叫他起來讓座,所以幾乎沒有看過不讓座的,然後孕婦專座的話,反而是很多人會佔座,因為有部分人士認為,沒有孕婦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坐。」

而再把鏡頭轉到美國紐約,箭頭標示這裡是priority seat,不過可以看到身穿白襯衫男子,自然地坐在上頭休息,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分享,這畫面習以為常,因為當地並沒有強烈的讓座文化,大家都是有需求就直接說。

在美台人王眾慧:「很常的時候會有老伯伯站在你面前,然後年輕人反而會自動想要禮讓,他們中壯年人會站起來,他們會說沒關係沒關係你就繼續坐,這是我在美國比較常看到的,我基本上沒有看過,所謂的博愛座的情勒現象。」

各國都有類似博愛座的設置,因為國情不同,當然大家對於「座位定義」,觀念當然也會有差異,不過在台灣確實爭議不斷。

員警vs.老翁:「為什麼看不下去?她應該讓座啊,她為什麼應該讓座?博愛座啊,博愛座是給需要的人喔,比你年輕的你罵什麼罵?幹你什麼事?你還敢這麼好端端坐著?」

類似衝突不停上演,甚至還引發肢體衝突,多數是年長者不滿沒有被讓位,認為年輕人佔據了博愛座,衛福部也不得不重視問題。

記者周祐萱:「衛福部已經預告要將博愛座,未來要改為優先席,也就是原本優先適用的對象,從原本的老弱婦孺,將改為有實際的需要者,但是只是改個名字,真的就能弭平讓座爭議嗎?」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會把它改個名稱其實換湯不換藥,與其改名字還不如發起或倡議一種共識,什麼共識呢,優先禮讓這種文化的建立,不管是人格或者是品格,這個是需要從小到大的教育來養成的,也就是說你會不會禮讓,你會不會有同理心。」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博愛座只在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裡面,就是拉15%的這個保障席次,那可是你光是銀髮就已經18%,那你還有身心障礙者你還有孕婦,你還有其他有時候會有身心狀態的人需要坐,那當然我們現在這些供給不夠的時候,這些爭執在我們進入高齡社會的時候,因為這個供給不敷需求,那當然這些衝突就會越來越大。」

隱性需求者,可能疲累身體不適等人,並非外表就能看出是「有需求」,確實看到世代間的衝突,反而是想坐卻又不敢坐就怕被針對。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當他(老弱婦孺)上了捷運或上了公車也好,如果有需要座位,卻沒有座位可以來讓他使用的時候,那他就會更顯得弱勢,所以它(博愛座)的存在的必要性,應該是沒有疑義的,我們應該把焦點擺在他的需要性,而不是放在外表的年紀,或者是身心障礙的各種的症狀。」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我們不方便的時候,我們真的很需要有一個座位,可以讓我們坐一下那孕婦也是啊,你有這樣子的一個席次的設計,我們就會比較可以開口,我覺得我們可以問一下這個當事者,就是說可以請你讓座嗎?」

讓不讓座完全發自內心,就算對方婉拒,也不要給予負面情緒,所謂的「大眾運輸」,使用上就別以個人角度出發、多一份同理心,別讓博愛座的美意因此喪失。

 


標題:「情勒讓座」釀世代對立 改名為「優先席」就有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