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喊核電延役救台電 台電:別把單一能源當萬靈丹

▲台電。(圖/記者劉亮亨攝)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核能民團今(1)日赴經濟部陳抗,訴求核電延役救台電,對此,台電表示,供電穩定應是社會最大共識,若僅以核能作為單一解方,忽視核安、核廢處理與社會共識等現實面挑戰,無助穩定供電,亦非僅靠公投或修法就可解決。

台電說明,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飆漲至今才是台電虧損主因,韓、日、法等核能國家無一倖免,電價漲更兇、通膨更嚴重、預算補更多,縱使國際燃料價格有所回穩,現況仍高於疫情前水準,且價格回檔也只是減緩虧損的速度,不代表累積的虧損一夕之間就能補足,盼各界共同支持特別預算,才是健全台電財務、確保穩定供電的關鍵。

台電指出,因應近年俄烏戰爭致燃料價格飆漲,台電為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維持產業競爭力,電價調整相對和緩,近3年吸收民生、工業電價成本達6000億元,因而累積超過4000億元虧損;反觀民團訴求使用核電的指標國家,因應燃料漲勢同樣採電價調漲或財政補助,如核電佔比超過3成的韓國,自2020至2024年民生、工業電價累計漲幅達48%、105%,核電佔比近7成的法國漲幅亦達54%、68%;而2022至2024年間,日本政府以預算補貼約新台幣5500億元,法國政府亦補貼約7000億元。

台電說明,目前我國核電佔比僅約3%,無論對供電或財務影響皆有限,穩定供電應是複選題,需多種能源搭配,台電將充分運用既有低碳燃氣、無碳再生能源及抽蓄水力等電源,加上今年近500萬瓩大型新機組陸續加入供電行列,可提供穩定基載電力,同時因應極端氣候、水情變化劇烈,讓部分尚未拆除的除役機組轉為緊急備用電力設施,平時「備而不用」僅因應突發狀況,發電資訊皆於台電官網即時呈現,亦設有運轉時數限制。

有立委關心火力發電佔比高達8成,台電表示,討論火力發電時不宜將低空污排放、低碳排的燃氣和燃煤混為一談,政府自2016年起推動「以氣代煤」及「空污防制設備效能提升」才讓近年電力排碳係數及空污排放量逐年降低,如電力排碳係數自2016年每度電排碳0.530公斤降至2024年0.474公斤,降幅約10.6%,而台電火力電廠空污排放量自2016年10.7萬公噸降至2024年3.4萬公噸,減幅近70%。

針對台中電廠燃煤機組更新改建,台電進一步表示,台中電廠持續推動新建燃氣機組替換燃煤機組計畫,一期計畫新建燃氣機組於今年起陸續上線後,將啟動拆除2部燃煤機組工作,另有2部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二期計畫新建燃氣機組於2031年起陸續上線後,將再拆除2部燃煤機組,剩餘6部則轉為緊備機組,最遲將於2034年底前達到無煤化,讓台中電廠以氣代煤的目標早日達成。

另外,核能民團始終與國際淨零綠能發展趨勢背道而馳,質疑台電因買綠電致虧損,台電指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去年全球新增能源供應佔比由再生能源38%奪冠,天然氣28%居次,皆為我國目前能源轉型主軸,而台電外購綠電僅佔總支出約1成,且該躉購制度為世界推動綠能發展普遍使用機制,非台灣獨有,我國則於馬前總統任內制定,自2010年起實施,費率至今已呈下降趨勢,如光電費率已下降60%,離岸風電費率已降25%,且隨產業綠電需求增加,風光電轉供民間比例持續提升,如2024年4大綠電業者已有8成綠電直接賣給民間。

至於外界呼籲台電應公布夜間備轉容量率,台電說明,「備轉容量率」定義為當日最高負載發生時之供電餘裕,然而隨再生能源發展,日落減低之太陽光電將大於負載減少量,故夜尖峰供電能力也須納入考量。目前政府已成立「電力可靠與韌性推動管理辦公室」,透過外部專家委員,與台電及能源署刻正檢討備轉容量需求及供電燈號公告機制構想,後續將廣納各方建議提出合適的作法。


標題:民團喊核電延役救台電 台電:別把單一能源當萬靈丹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