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化的硬派越野旗艦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試駕體驗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記者趙駿宏/攝影

梅賽德斯·奔馳 G級 自 1979 年問世以來,以剛硬輪廓與三把差速鎖的越野能力樹立其經典形象。進入純電時代後,品牌首度推出 G-Class 電動版本 G 580 with EQ Technology,維持原有車格與越野本能,卻在底層架構、動力系統與操作邏輯上進行全面重構。本次我們實際駕馭 G 580 Edition One,實際驗證這款全新純電 G-Class 的動態表現與使用邏輯。

Mercedes-Benz G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Mercedes-Benz G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四馬達獨立驅動系統 厚實平順的加速節奏

G 580 採用每輪一具電動馬達的架構,總計輸出達 587 hp/1,164 Nm。扭力表現已超越燃油版本 G 63。四具馬達各自搭配雙速變速箱,加上虛擬差速鎖,能對應不同行駛情境進行精準的動力分配。

G580 採用每輪一具電動馬達的架構,總計輸出達 587 hp/1,164 Nm。 記者趙駿宏/攝影
G580 採用每輪一具電動馬達的架構,總計輸出達 587 hp/1,164 Nm。 記者趙駿宏/攝影

實際駕駛中,這套四馬達系統提供極為平順且線性的加速反應。雖然 G 580 重達 3085 公斤,但起步反應無遲滯,電動馬達特性讓動力即刻輸出,尤其於紅綠燈起步或中速再加速時,反應迅速。根據原廠數據,其 0–100km/h 加速為 4.7 秒,但駕駛體感並不強調爆發,而是節奏飽滿、加速穩定。

G 580行駛起來並非猛暴類型,但瞬間扭力還是很有感。 Keith/攝影
G 580行駛起來並非猛暴類型,但瞬間扭力還是很有感。 Keith/攝影

這套低重心配置亦帶來明顯穩定性優勢,車輛轉向時支撐性充足,車身側傾控制得宜。整體而言,G580 雖維持硬派 SUV 車高與比例,但實際動態回饋較燃油 G-Class 更穩定流暢,尤其在中低速變換車道、一般道路巡航等情境,操控感受更從容。

不過即便如此,這種分離式梯形車架的車體,舒適度與晃動感,甚至是避震器的行程,都與一般的SUV有相當不同的感受。

得益於電池的配重,G 580駕駛起來要比燃油版本的G-Class穩定不少。 Keith/攝影
得益於電池的配重,G 580駕駛起來要比燃油版本的G-Class穩定不少。 Keith/攝影

電池結構強化安全性 續航與冷卻效率兼顧

G 580 採用專屬開發梯形車架,結構剛性提升達 50~60%。鋰電池組配置於車架中央位置,容量為 116kWh,由 12 組模組與 216 顆電芯構成。電池採三層液冷式熱管理設計,有效抑制長時間輸出所產生的熱能。該模組通過 40 次越野撞擊模擬測試,展現高耐用性。

為了越野的安全性,工程師在G 580的電池保護上下了極大功夫。 記者趙駿宏/攝影
為了越野的安全性,工程師在G 580的電池保護上下了極大功夫。 記者趙駿宏/攝影

底部則加裝厚度達 2.6 公分、重 57.6 公斤的碳纖維複合保護板,表面塗覆 1mm 碎石防護塗層,避免越野過程中石擊與撞擊損傷電池模組。整體結構設計在兼顧安全性的同時,也使車輛重心進一步下移,間接提升動態表現。

續航方面,G 580 的 WLTP 測試數據為 473 公里,拍攝當下 77% 標示為 340 公里。充電支援最大 200kW DC 快充,10% 至 80% 僅需約 32 分鐘,慢充為 11kW。

G 580充電支援最大 200kW DC 快充,10% 至 80% 僅需約 32 分鐘。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充電支援最大 200kW DC 快充,10% 至 80% 僅需約 32 分鐘。 記者趙駿宏/攝影

越野操作升級 電子輔助更簡易上手

G 580 的越野邏輯與以往傳統 G-Class 最大的不同,在於電子化控制系統。過往必須分別啟動前、中、後差速鎖,如今僅透過三個按鍵即可操作:G-Steering、Low Range、G-Turn,大幅簡化操作流程。

G 580將原本燃油G-Class的三把差速鎖按鈕換成G-Steering、Low Range、G-Turn。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將原本燃油G-Class的三把差速鎖按鈕換成G-Steering、Low Range、G-Turn。 記者趙駿宏/攝影

在實地越野體驗中,當天上午雨勢龐大,當我們抵達水牛坑越野場地時,地面土質已明顯濕軟鬆散。即便選擇一處相對平坦區域測試,輪胎在濕泥上的抓地仍明顯降低。與傳統燃油 G-Class 相比,G 580 的四馬達架構讓扭力輸出反應更快、傳導更直接,稍有不慎過度踩踏電門便會造成輪胎打滑。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在這樣的路況下,Low Range 模式的重要性格外突出。切入低速檔位後,動力輸出更柔順、控制精度更高,能讓車輛以穩定節奏緩慢通過泥濘區段,避免動力突增導致失控。搭配智慧越野爬行控制與動力分配系統,四輪扭力自動根據抓地力調整,對於複雜地形應對能力,不能說燃油版本好,但肯定在操作上要比控制三把差速鎖要來得淺顯易懂。

Low Range 模式有三段調整的爬行功能。 記者趙駿宏/攝影
Low Range 模式有三段調整的爬行功能。 記者趙駿宏/攝影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g-turn與g steering

那麼 G 580 的 G-Turn 功能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讓 G 580 實現原地旋轉,彷彿一輛坦克般,在狹窄的空間中靈活調頭。

G-Turn 的原理為四馬達反向旋轉,達成接近原地轉向效果。啟用步驟需排入 D 檔、啟用 Low Range 並按下 G-Turn 鍵,接著以方向盤撥片選擇旋轉方向,最後將電門踩到底執行。操作過程中方向盤需保持居中,若中途轉向或鬆開撥片/電門,則功能即時中止。

要使用G-Turn功能,要先按下Low Range再按右邊的G-Turn 鍵。 記者趙駿宏/攝影
要使用G-Turn功能,要先按下Low Range再按右邊的G-Turn 鍵。 記者趙駿宏/攝影

實際體驗中,G-Turn 運作流暢,旋轉動作準確、車體位移極小,非常適合在陡坡轉角或林道中執行緊急迴轉。不過,為顧及車輛穩定性,若偵測到傾斜角度超過 4%,系統將拒絕啟動,避免失控風險。

在使用G-Turn時有傾斜角度 4% 的限制,幾乎只能在平坦地面施行。 Keith/攝影
在使用G-Turn時有傾斜角度 4% 的限制,幾乎只能在平坦地面施行。 Keith/攝影
G-Turn實用情境類似於原地掉頭迴轉脫困。 Keith/攝影
G-Turn實用情境類似於原地掉頭迴轉脫困。 Keith/攝影
G-Turn的推出,應該是技術力的展示大於實用意義。 Keith/攝影
G-Turn的推出,應該是技術力的展示大於實用意義。 Keith/攝影

至於另一項 G-Steering 功能則在日常環境中更具實用性。透過後輪鎖定與前輪差速控制,G 580 可有效縮小迴轉半徑,即便在狹小山路或停車場,也能大幅降低轉向次數與空間需求。

而G-Steering功能則是先按Low Range再按左邊的G-Steering鍵。 記者趙駿宏/攝影
而G-Steering功能則是先按Low Range再按左邊的G-Steering鍵。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中央螢幕會顯示目前車輛以及要往哪個方向轉動。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中央螢幕會顯示目前車輛以及要往哪個方向轉動。 記者趙駿宏/攝影

Edition One 限量設計

G 580 Edition One 為限量配置車型,擁有一系列專屬外觀與內裝特徵,與一般版本有明顯差異。

外觀部分包括:藍色車側護條與煞車卡鉗、EQ 專屬徽飾、Design Box 尾門電線收納盒(取代傳統備胎)、夜幕水箱罩與極線發光飾環(本車未配置,2024 年 Q4 起供應選配)。整體視覺風格低調但具有科技感。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記者趙駿宏/攝影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車側護條。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車側護條。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煞車卡鉗。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煞車卡鉗。 記者趙駿宏/攝影
車尾原本備胎部分,改為Design Box 尾門電線收納盒。 記者趙駿宏/攝影
車尾原本備胎部分,改為Design Box 尾門電線收納盒。 記者趙駿宏/攝影

內裝則採用珍珠銀/黑色 Nappa 真皮座椅,結合藍色縫線與藍色碳纖維飾板。AMG Line、夜色套件與 MANUFAKTUR 黑色徽飾進一步強化車內外高階氛圍,與標準車型形成明顯區隔。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碳纖維飾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碳纖維飾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車縫線。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專屬藍色車縫線。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內裝佈滿專屬藍色車縫線與藍色碳纖維飾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內裝佈滿專屬藍色車縫線與藍色碳纖維飾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副駕前扶手的藍色碳纖維飾板上還有Edition One銘牌。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Edition One 副駕前扶手的藍色碳纖維飾板上還有Edition One銘牌。 記者趙駿宏/攝影

車艙保留經典風格

雖然全面電動化,G 580 仍保留 G-Class 經典直立式中控台與實體按鍵配置。門鎖機構聲響、出風口設計等細節,皆未被數位化取代,維持其車系傳統調性。

新一代 G-Class 基本上除了放上12.3 吋數位儀錶和12.3 吋中控螢幕外,大致都維持經典設計。 記者趙駿宏/攝影
新一代 G-Class 基本上除了放上12.3 吋數位儀錶和12.3 吋中控螢幕外,大致都維持經典設計。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採用珍珠銀/黑色 Nappa 真皮座椅。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採用珍珠銀/黑色 Nappa 真皮座椅。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採用珍珠銀/黑色 Nappa 真皮座椅。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採用珍珠銀/黑色 Nappa 真皮座椅。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尾門一樣是經典的側開設計。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尾門一樣是經典的側開設計。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標準行李箱空間為 620 公升,並沒有因為電池有所影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標準行李箱空間為 620 公升,並沒有因為電池有所影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後座倒平後行李箱空間為 1990 公升。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後座倒平後行李箱空間為 1990 公升。 記者趙駿宏/攝影

科技配備方面,G 580 搭載 MBUX 擴增實境導航系統、Burmester 3D 音響(18 支揚聲器)、KEYLESS、手機無線充電與前座溫控杯架等。搭配引擎蓋地表偵視功能、環景攝影與各項主動安全輔助系統,兼顧便利性與駕駛安全。

G 580 同樣配備完整智慧駕駛輔助,只是畫面的G都大到擋住前車了。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同樣配備完整智慧駕駛輔助,只是畫面的G都大到擋住前車了。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搭載 MBUX 擴增實境導航系統。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 搭載 MBUX 擴增實境導航系統。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仍然有配備柏林之音音響。 記者趙駿宏/攝影
G 580仍然有配備柏林之音音響。 記者趙駿宏/攝影
地表偵視功能在越野時相當實用。 記者趙駿宏/攝影
地表偵視功能在越野時相當實用。 記者趙駿宏/攝影

電動 G-Class 新時代產物

G 580 with EQ Technology不僅代表 G-Class 邁入電動時代,更展現 Mercedes-Benz 對「經典車型如何進入未來」的具體解答。四馬達驅動、智慧越野邏輯、G-Turn 功能與強化結構設計,皆為電動越野寫下全新標準。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對於需要強悍越野性能、也重視科技配備與品牌定位的高端 SUV 使用者來說,G 580 提供的不只是轉型,而是從骨架、邏輯到功能的全面進化。

雖然經典V8的大G才是精神所在,但原廠自己也曉得,大約9成的車主都不會開它去越野,更多的是一種品味與時尚的象徵。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Mercedes-Benz G 580 Edition One。 Keith/攝影

而純電G 580 with EQ Technology的推出,除了是Mercedes-Benz的純電技術火力展示外,也讓崇尚這類硬派風格外型的高端客戶,有著能與世界潮流接軌的動力系統,在新時代有更多選擇性。

純電 G 580 其實是Mercedes-Benz對未來電動化想像的延伸,讓客戶有更多選擇。 Keith/攝影
純電 G 580 其實是Mercedes-Benz對未來電動化想像的延伸,讓客戶有更多選擇。 Keith/攝影

編輯推薦

  • Mercedes-Benz G-Class的硬漢魅力 帶你到亞洲唯一的G級越野車體驗中心一探究竟
  • 完整的賓士性能魅力 浙江紹興Mercedes-AMG與G-Class體驗中心值得一訪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