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變化致運營成本上升,Temu、Shein宣布4月25日在美漲價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正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造成巨大傷害。

近日,全球跨境電商平台希音(SHEIN)和拼多多旗下Temu在兩份幾乎相同的聲明中稱:

“由於近期全球貿易規則和關稅的變化,我們的運營成本已經上升。爲了在不影響品質的前提下繼續爲您提供喜愛的商品,我們將從2025年4月25日起進行價格調整。”

新規下,單件包裹關稅從零飆升至貨值的120%(最高200美元),直接擊穿中國電商的低價優勢。

與此同時,愛馬仕、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巨頭也宣布轉嫁關稅成本,一場由貿易政策引發的漲價潮席卷美國消費市場。

關稅衝擊下的產業震蕩

過去兩年,以“極致低價+社交裂變”模式橫掃美國市場的Temu和希音,憑借中國供應鏈的高效與低成本,日均向美國輸送約400萬個小額包裹。

然而,免稅時代的終結使兩家平台約80%的物流成本激增。以Temu上一件10美元商品爲例,新增18美元關稅後售價升至28美元。爲緩衝衝擊,希音女裝平均提價15%-20%,低價商品(如2.48美元發飾)或將消失;Temu則推出“买15送1”促銷,鼓勵消費者在漲價前囤貨。

短期內,搶購潮推高了兩家平台的銷售數據。希音3月美國營收同比增長29%,4月加速至38%;Temu同期增長更達46%和60%。此外,受關稅政策影響,Temu、希音近期均削減了美國廣告支出。Sensor Tower評估,3月31日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和YouTube上的美國每日平均廣告支出與前30天相比總體下降了31%。

有34%消費者表示若漲價超10%將減少購买,轉向Costco等线下折扣店,年輕用戶轉向二手平台ThredUp。亞馬遜的低價平台Haul加速轉型,引入Adidas、Levi’s等本土庫存商品,4月訪問量環比增長22%。其物流成本較Temu低30%。

產業鏈上下遊的參與者同樣陷入生存博弈。紐約制造商馬修·哈塞特的台燈因含有中國零部件,被徵收145%關稅後單件成本激增100美元,最終被迫暫停發貨。佛羅裏達州文具商埃米莉·萊伊經營17年的家族企業瀕臨破產,不得不對聯邦政府提起訴訟,控訴關稅政策“摧毀美國夢”。

而在高端市場,愛馬仕美洲區收入增速從15%驟降至11%,不得不在5月常規漲價6%的基礎上額外追加關稅成本;LVMH集團一季度銷售額下降3%,股價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從流水线上的小作坊到奢侈品巨頭,全球供應鏈與消費信心的雙重瓦解正在加速行業洗牌。

美國通脹預期顯著上升

4月18日,據美國紐約聯儲最新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3月一年期通脹預期上升至3.58%,創2023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密歇根大學的調查結果更爲嚴峻,其顯示4月美國一年期通脹預期飆升至6.7%,爲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紐約聯儲數據顯示,每個家庭因關稅政策損失約3800美元購买力。

這場風暴從超市貨架蔓延至科技展廳。沃爾瑪貨架上的中國產廚房用具價格上漲40%-60%,本土品牌因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被迫同步提價;蘋果新款iPhone因芯片進口關稅增加,在美國市場的售價上調8%;特斯拉Model 3因中國產電池關稅成本傳導,售價突破5萬美元門檻後銷量同比下滑22%。

研究機構測算,關稅政策已推高美國整體物價2.3%,相當於在12個月內給通脹引擎多加了兩次25個基點的加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4月議息會議上坦言,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4.1%的現狀“令人不安”,但將利率維持在5.5%-5.75%的高位已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違約率升至7.3%。

更嚴峻的是,貿易战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越南和墨西哥的制造業訂單分別同比增長35%和28%,而跨國企業對美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9%。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對此尖銳指出:

“當關稅變成政治武器時,美國失去的不僅是訂單,更是全球市場的信任。”


標題:關稅變化致運營成本上升,Temu、Shein宣布4月25日在美漲價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