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追蹤到11歲歐亞水獺 學者:顛覆活不過5歲想法

(中央社記者吳玟嶸金門28日電)台北市立動物園助理研究員張廖年鴻說,過去國外調查多認為在野外歐亞水獺活不過5歲,但在金門太湖長年觀測1隻雌性水獺已超過11歲,「這顛覆了我們過去的想法,也加深對水獺了解」。

每年5月最後1個週三是世界水獺日,金門野保協會與金門縣府、台北市立動物園、農業部林保署等單位已於上週末合辦水獺保育研討會,受邀在研討會中報告金門地區水獺族群現況及保育工作的張廖年鴻,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分享金門水獺特性。

張廖年鴻表示,北市動物園研究團隊調查金門水獺族群狀況,接續過去台大團隊經驗與成果,透過採集水獺排遺記錄個別GPS座標,萃取排遺中DNA進行樣本個體鑑定,已累積自2013年至今長達十餘年金門水獺族群資料。

張廖年鴻說,將資料整理串聯後可推估金門水獺的年齡結構,每年都呈現2歲以下個體多、2歲以上個體少現象,「意思是水獺有可能是在金門出生」,而成長到繁殖適齡時,因歐亞水獺是獨居性食肉目動物,有強烈領域觀念,所以已有成年水獺活動佔據的水域棲地很難再容納其他成年個體,「新的個體在脫離母獺獨立生活後,若無法挑戰原有棲地定居水獺,可能就得離開原來棲地,另覓他處棲息。」

他也說,以金門面積來說,近年來每年觀察到大約有60個個體,「相較於已知的國外族群資料,金門歐亞水獺的密度很高」;此外,研究團隊在金湖鎮太湖從2014年開始持續觀測到1隻雌性水獺,今年也仍持續發現其蹤跡,估算其年齡已超過11歲,「這也顛覆了我們過去的想法」。

Google報紙透明的Google新聞

張廖年鴻解釋,國外調查多認為在野外歐亞水獺年齡不會太大,如英國曾有研究報告指出,當地野外歐亞水獺大概不會超過5歲,「這些多年累積的個體資料讓我們對金門歐亞水獺的族群特性有了更深入瞭解」。

張廖年鴻表示,這也說明國外歐亞水獺保育策略及經驗可能難以直接套用在金門上,保育規劃必須充分掌握金門或周邊可能族群現況、謹慎參考國外研究成果等資訊,充分討論比對後,才能擬定可執行策略與規劃。(編輯:陳仁華)1140528


標題:金門追蹤到11歲歐亞水獺 學者:顛覆活不過5歲想法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