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5月營收年增40% 紅海危機無解 擴充船隊發威

分享本文


長榮海運。 (聯合報系資料庫)

(2603)昨(7)日公告,5 月合併營收321.60億元,月增1.09%、年增40.34%,紅海危機無解,展望後市營運表現仍樂觀看待。另外,長榮海運董事會昨日也通過持續加碼買進甲醇船及貨櫃,總投資金額折算約新台幣162億元。

5月份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持續上揚,主因近期市場仍受紅海危機、船舶繞航與塞港等因素影響,然海運運價及營收反映具遞延效應,長榮海運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收1,526.12億元,年增405.32億元、增幅達36.16%。

長榮海運5月營收及新造船、造櫃計畫 圖/經濟日報提供

全球貨櫃輪市場從供過於求變成供不應求,長榮海運近年來的船舶擴充計畫完全發揮效應,2021年148萬TEU為基準年,2022年增加到167萬TEU年增率為12.8%,2023年166萬TEU ,預期2024年將達到176萬TEU較2021年增加18.9%及2025年將達到186萬TEU,跟2021年相比增加25.7%。

長榮海運向中船黃埔文沖公司買進六艘甲醇雙燃料貨櫃輪,每艘船的載重為2,400 TEU,總交易價格為每 3.12億美元及3.48億美元,折算台幣約99.84億元及111.36億元,訂造新甲醇主要是符合長榮海運長期的節能船布局需求。

長榮海運選擇甲醇作為新造船的替代燃料,主要是考量電製甲醇(e-methanol)的製造過程具有減碳效益,用於船舶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國際海事組織及歐盟對航運業的環保要求,並有助於企業達成減碳目標。

隨著EU ETS(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對航運公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營運成本的增加,因為需要購買碳排放權。

透過投資更環保的船舶、改善營運效率和使用低碳替代燃料等方式來減少碳排放,從而減少碳排放權的購買。

長榮在減碳方面因應減碳的實際行動包括投資新型環保船型(甲醇雙燃料船)、提高船舶航行能源使用效率及引進更多節能減排技術,如碳捕捉設備等。

針對市場面臨缺櫃狀況,長榮海運除持續增加自有造櫃量外,並於市場備妥一些租櫃來因應短期的急需數量,對於空櫃的供需狀況審慎處理。

長榮海運昨天也同步公告買新貨櫃,這次跟三家不同的公司買新櫃,共分買進1萬個貨櫃、1.45萬個貨櫃及2.55萬個貨櫃,同時訂造5萬個新櫃,斥資1.62億美元,折算台幣約51億元。


標題:長榮5月營收年增40% 紅海危機無解 擴充船隊發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