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木棉道」傳唱一時,2至4月鮮豔橘紅的花朵綻放,就像歌詞所述「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桃園中央大學、彰化東螺溪畔等,木棉道依舊是美景;但木棉也成為城市公害,桃園、台中等市區幹道旁,會提早將花苞打掉,避免掉落後影響行車安全,也降低棉絮引發過敏。
桃園市養工處說,開花落地,因含水量高,機車輾過流出汁液,輪胎易打滑釀騎士摔車,花朵發酵後氣味被詬病,加上棉絮四散,影響呼吸道過敏的民眾;每到4月各地會打落花苞避災。
台中市區台灣大道、忠明南路口或台灣大道沙鹿沿線,都有成排木棉,開花季節市府會派人打落花苞,甚至會用水柱沖落棉絮。
不過,各地以木棉花著名的景點仍大受歡迎,中央大學校門前有150多棵的木棉花大道,現場規畫完善,又是大學特色,迄今仍吸引賞花拍照。彰化北鬥到二林的東螺溪沿岸有木棉道,高聳的樹幹搭配鮮豔的花苞,成為季節限定美景。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樹木學研究室博士張坤城表示,若樹木影響居民,應以移植為優先,其次移除。早期植樹時,沒想那麼多,國外會評估淘汰老樹,避免病蟲害或腐朽,台灣可參考。
彰化縣園藝公會理事長李巖憲說,行道樹種要慎選,木棉樹種在東螺溪畔是美景,在人車密集的市區就會有負面影響。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鄒君瑋表示,早期以喬木美化街道景觀,當時樹種少,木棉有紅紅的花很漂亮,和黑板樹都是行道樹的基本配置;隨人口增加、車流變多,木棉樹開花衍生環境問題,若在鄉村區或高速公路旁,不影響人車就不會有疑慮。
桃市府表示,近年挑選改善人行道環境、行道樹穴等,提供友善環境,行道樹種也會依專家建議,提升城市景觀與行道樹棲地品質,也降低樹與環境的衝擊。
標題:木棉道藏隱憂 多地提前打落花苞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