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之殤!QQ的“老大哥”關服,28年傳奇落幕

分享本文


5月25日,擁有”聊天軟件鼻祖”之稱的ICQ宣布,將於2024年6月26日正式關閉,結束了其近28年的運營歷程。

對於很多中國網民來說,ICQ的關閉也喚起了他們對OICQ的回憶——那個曾經陪伴我們無數日夜的即時通訊工具。

28年傳奇落幕

ICQ是“I SEEK YOU”的縮寫,由三個以色列人在1996年开發,並於當年11月正式推出。1998年底,ICQ被美國在线以4.07億美元收購,當時其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在巔峰時期,ICQ曾擁有超過1億用戶。

ICQ曾推出多項創新功能,例如多用戶聊天、異步離线消息、可恢復文件傳輸和可搜索目錄等,對後來的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和MSN Messenger等聊天程序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0年,ICQ被Mail.ru(即現在的VK)收購,在俄羅斯變得非常受歡迎,並推出了移動版本。然而,隨着MSN、Skype等其他聊天軟件的興起,以及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絡平台的流行,ICQ逐漸式微。

ICQ關閉的消息引發了網友們的懷舊之情。許多網友表示,ICQ是他們對互聯網的最早記憶之一,曾經用它聊天、交友。也有網友表示,雖然已經很久沒有使用ICQ,但得知它即將關停,還是感到有些傷感,仿佛自己的青春也隨之結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ICQ對中國互聯網產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1999年,馬化騰推出了中國的OICQ,即後來的QQ。OICQ的“O”代表Opening,意味着更加开放的ICQ。1999年2月10日,OICQ首個版本正式發布。到1999年11月,OICQ用戶數就超過了100萬。

2003年,QQ秀問世,用戶可以用Q幣購买虛擬物品,極大推動了QQ的商業化進程。此後,QQ一路狂飆突進,帶領騰訊成長爲今天的互聯網巨頭。

敗走中國的還有他們

ICQ的倒下,這一消息不僅標志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國際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市場退場潮的討論。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二十多年間,不少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遭遇挑战,最終選擇退出。

2014年,微軟宣布旗下即時通訊軟件MSN退出中國市場。MSN曾是商務溝通的主流選擇,卻未能在與本土即時通訊工具QQ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緊接着,2021年,雅虎宣布完全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其資訊服務和郵箱產品在與本土品牌的競爭中逐漸失去市場份額。

2023年,LinkedIn決定關閉其中文版應用程序,結束了在中國長達十年的市場耕耘。盡管LinkedIn在全球職業社交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其在中國市場卻未能復制這一成功。

有分析指出,這些退出中國市場的案例,揭示了國際互聯網公司面臨的共同挑战:

本土化不足和創新速度跟不上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企業憑借對本土市場的深刻洞察,以及快速迭代和創新的能力,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以MSN爲例,其功能和用戶體驗未能跟上中國用戶的需求變化,而QQ則通過不斷的功能更新和優化,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溝通和社交需求。雅虎和LinkedIn在中國市場的挑战也類似,它們未能在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上與本土競爭對手形成有效競爭。


標題:先行者之殤!QQ的“老大哥”關服,28年傳奇落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