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電影《食神》當年風靡亞洲,電影中對於食物、食材的誇張與搞笑片段,成為許多台灣人對香港美食的第一印象。在《食神》電影中,有道叫做「雜碎麵」的料理,雜碎麵究竟是什麼?去香港真的吃得到雜碎麵嗎?下載食尚APP,天天免費抽大獎!
《食神》電影裡的「雜碎麵」
在台灣,不少人是因為電視台持續重播香港電影《食神》而認識「雜碎麵」這道食物,電影裡的角色史提芬周(周星馳飾)批評了一碗麵裡的每個食材,反而讓這道食物在觀眾心裡留下深刻印象。雜碎麵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個麵能作為代表香港基層市民的飮食之一呢?
雜碎麵的真身是「車仔麵」
初到香港時,我也曾喊著「想吃電影裡的『雜碎麵』」,後來才知道並沒有「雜碎麵」。而且若看廣東話原音版本《食神》的話,是用廣東話說:「嗱喳麵」,也就是現今說的「車仔麵」,但為何嗱喳麵在台灣被翻譯成「雜碎麵」?
車仔麵是以木製推車在街頭巷弄經營的街頭小吃,木製推車裡有幾個格子,分別放入麵、湯,配菜,推車雖小,卻樣樣齊全,因此稱為「車仔麵」。搭配麵的配菜的食材,大多是成本低且較難淸洗乾淨的內臟,也因街邊營業的關係,導致衛生狀況不太及格,因此車仔麵被俗稱為「嗱喳麵」。「嗱喳」在粵語中意指髒污,便以嗱喳麵的俗稱,來表示車仔麵的不修邊幅,更因此在台灣電影台裡的國語配音及字幕被翻譯成「雜碎麵」。
▲《食神》電影中的「雜碎麵」其實就是「車仔麵」,從麵條到配料,都可以自己選擇搭配。(圖片來源:《台灣胃看香港餐桌》)
看更多:免飛香港就能吃!道地3款港式「養生糖水」:潤肺、健脾又養胃
早年香港街邊最經濟的小吃
在50年至1960年代,香港基本層的基礎層略有稀薄,低成本價格(低成本的價格)在經濟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價格。隨著《時代和衛生法》規則的嚴格執行,從街道到店面的豆芽拖釣,市場早期的市場已成為迄今為止的店面模式,配菜的“菜餚”變得更加多樣,但價格仍然很友好。食物隨著食物時代和不變性而演變,當肚子餓了,前往購物車店,就像台灣一樣,以心情去吃小吃店 – 便宜,快速吃一碗麵條!
▲在香港舊時代的街邊,會以木製推車販售車仔麵。(圖片來源:《台灣胃看香港餐桌》)
車仔麵配料五花八門
有人會用台灣的加熱滷味與香港的車仔麵做對比,但我更傾向以台灣的小麵館作為參照。在台灣的小麵館簡單點碗麵時,通常習慣搭配幾盤小菜,例如水煮嘴邊肉、內臟、貢丸、滷味或燙靑菜,店家會把麵和小菜分開盛裝或擺盤。而在香港,想要隨意吃碗麵的話,則會前往車仔麵店,自由選擇各式配菜,再將所有顧客自選的配菜,例如豬紅、通菜、滷大腸等,放進同一碗麵中。
面對配料五花八門的車仔麵該如何點餐?在早期的香港街頭,車仔麵配料簡單,就像電影《食神》的台詞那樣直接了當。而如今,在香港的車仔麵店,種類選擇豐富到讓人眼花繚亂。車仔麵沒有固定配料或風味,是一款徹底「客製化」的麵。從麵的種類、配料到湯底,都能自由搭配,每碗車仔麵都是專屬於你我的獨特組合。
▲車仔麵的配料選擇多,不限滷味(上圖);除了配料自選外,麵條也能自選,新鮮油麵、廣東鹼水麵、白麵、公仔麵應有盡有。(圖片來源:《台灣胃看香港餐桌》)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