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等9日起生效。摩根士丹利證券()在最新出具的「大中華科技硬體產業」報告中指出,在大摩研究的資訊科技產業範圍內,預估硬體產品的關稅相關成本高達500億美元,以最脆弱。
大摩在這篇名為「誰擁有定價權」的報告指出,沒有一家科技硬體公司能免於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這可能會導致營運成本增加及終端需求放緩。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情況下,預期 客戶將與硬體供應鏈重新協商訂單條件,具備議價能力的公司表現會更好。
整體來看,大摩指出,衝擊最大的是消費電子產品,包括個人電腦(PC)、平板及智慧機等,但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供應鏈受到的衝擊較小。OEM廠受到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零組件供應商,再來是ODM廠。主要客戶不在美國的廠商則較有韌性。
大摩表示,在整條供應鏈,成本上漲及獲利壓力似乎無可避免。不過,在零組件廠中,技術更佳、市佔領先(在全球市佔率大於50%)及終端市場多元化的供應商受到的影響較小。在ODM/EMS廠中,大規模及生產彈性(包括在美國設廠)是勝出的關鍵。
由於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大摩認為,目前要評估大中華科技硬體廠的獲利下修程度仍太早。不過,整體來看,蘋果供應鏈(鴻海(2317)、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和碩(4938)、臻鼎-KY(4958)等)最脆弱。
另外,OEM廠((2357)、宏碁(2353)、技嘉(2376)等)受到關稅的直接衝擊最大,因為美國營收佔20-35%。這些OEM廠的桌機、筆電及平板仍主要在亞洲生產,主要是在中國大陸。
大摩表示,由於墨西哥關稅未再進一步上調,而使風險回報較佳的企業包括緯穎(6669)、緯創(3231)、智邦(2345)。至於台達電(2308)、川湖(2059)、貿聯-KY(3665)等則因技術優勢,而可望享有更好的議價能力。
標題:美國關稅風暴 大摩:硬體廠以蘋果鏈最脆弱、OEM廠直接衝擊最大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