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台灣碳定價需與國際對齊 維繫產業競爭力

分享本文


「綠色行動力論壇 綠電碳中和 企業永續大作戰」下午在松山文創舉行,經濟部綜合規劃司司長莊銘池以「起來行動:企業的生成式淨零轉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聯合報記者/陳正興 攝影

台灣碳費制定至今未出爐,官員表示,觀察南韓、新加坡碳定價,因廠商有免費核配、減量計畫等配套,實際繳交碳定價低於帳面價格,例如南韓碳定價為每噸新台幣216.5元,因有免費核配比例90%,實際僅需繳交每噸21.6元,盼台灣在碳定價能與國際對齊,維持產業競爭力。

經濟部綜合規劃司長莊銘池今天出席「綠色行動力論壇 碳中和 企業永續大作戰」,以「起來行動:企業的生成式淨零轉型」為題發表演講。

外界對台灣碳費費率制定意見分歧,莊銘池說明,碳定價分為顯性、隱性,前者包括總量管制、碳稅費徵收等,後者則是燃料貨物稅等,因此實際碳定價水準須要觀察各國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免費核配、減量計畫等綜合計算之下,廠商實際須負擔多少。

他舉例,南韓排放交易價格約新台幣216.5元,由於南韓業者可獲得免費核配比例為90%,換言之,廠商只需要付10%,產業實際付出的碳定價每噸僅21.6元;另外新加坡每噸碳費為500元,但會根據廠商提出的減量計畫給予減免。

莊銘池表示,台灣為出口導向國家,對於國際經貿情勢變動非常敏感,因此台灣碳定價更需與國際對齊,以維持產業競爭力。

莊銘池表示,淨零路經改變全球政經版圖,但是淨零技術仍待突破,國際能源總署(IEA)去年出爐的報告指出,有將近35%減量技術仍在示範或原型階段,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低碳燃料等淨零技術發展仍具不確定性。

觀察在淨零趨勢下的企業挑戰,莊銘池指出,綠色轉型也帶動企業競爭和獲利模式改變,面對綠色供應鏈、RE100等要求,企業產品標準從低價變成低碳,企業之間的競爭關係也轉為合作,需共同尋求淨零解方。

莊銘池表示,隨著AI()科技興起,加上台灣具備ICT高科技產業優勢,包括智慧化生產模式、智慧車輛、電力調配等,有潛力發展更多技術,作為淨零碳排的解方,經濟部除了擴大綠電供應,也會活絡綠電交易措施,同時推動低碳創新,為產業創造機會。


標題:經濟部:台灣碳定價需與國際對齊 維繫產業競爭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